火灾极早期阶段是指物质从被过度加热(Overheating)超过其材质可承受的临界点(即热崩溃点;Thermal Particulate Point),到氧化燃烧(Combustion)并开始产生碳烟的阶段。在火灾发生的极早期阶段(此时尚无烟粒子产生)所出现的情况是热量的适度增加,进而产生大量的不可见次微米粒子(0.002μm;μ=10)。 一般采用光散射原理(scattered light principle)的早期烟探测器并不对次微米粒子产生反应;它所能探测到的粒子大小是能受探测器所使用的探测光源之波长(约0.1微米)所限制;然而在火灾及早期阶段,大于0.1微米粒子的存在数量相当于0.002次微米大小的粒子数量是相当相当少的;所以,采用光散射原理的早期烟眼测器是无法探测出火灾的早期征兆。 云雾室(Cloud Chamber)探测技术即是被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高的灵敏度 — 现今世界上最早期、最灵敏的探测技术 经由空气采样管路将被保护区域内的空气样本送人云雾室内,若此区域内的空气样本含有高浓度的不可见次微米粒子(见下图,BEFORE CLOUD),云雾室即有能力透过简单的精密机械处理过程,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将这些不可见的次微米粒子内含在小水滴中心,而形成颗颗可见约20μm的细小雾状水滴(见下图,AFTER CLOUD),透过这庞大的雾状水滴所形成的遮光面及透光率,即可测出为数极为可观的次微米粒子的数量,因而得知极早期火灾的讯息。 |
|
火灾及早期阶段产生的次微米粒子数量非常多,但是于体积远小于一般灰尘及烟雾粒子,故光电型探测器受数量极少但对折光率高的灰尘粒子之影像,远大于次微米粒子,故无法辨别次微米粒子的数量上的悬殊差异。 |
|
经过雨雾处理后,每一个火灾及早期阶段所产生的不可见次微米粒子皆由一水滴所包围,其产生的有效遮光率与包围灰尘粒子的水滴产生的有效遮光率相当,故其再数量上的悬殊差异即可被光电仪器辨识出来(500.000/cc>>20.000/cc)。 |
|
最低的误报率 — 不因环境中的灰尘、雾气、高湿高温影响而造成误报。 由於在正常状况下,空气中只有少量的不可见悬浮粒子(约20.000个/CC)及尘雾粒子(5.000-10.0OO个/CC),怛因尘雾粒子的体积大,遮光率高,故容易造成单靠光源探测的探删器误判而造成误报。而云雾室将所有粒子放大成相同大小的水滴粒子,故其探测能力不受体积大小的影响,而以数量多寡为判别的标辈;非火灾因素的不可见悬浮粒子及尘雾粒子总数量至多不会超过50.000个/CC,所以,云雾室型探测器可以将其警告门槛设定在150.0OO个/CC,如此一来,因尘雾影响而造成误报的状况就不会发生在云雾室型探测器上;另一方面,火灾极早期阶段所产生的粒子数量,却很容易越过们槛而产生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