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材料采购平台 消防员考试模拟系统
 

河北日报新闻纵深:抚宁山火带来的考验[图]

   日期:2012-11-23     来源:河北消防网    作者:河北消防网    浏览:484    
核心提示:北戴河特勤中队自己设计的衣帽架可以快速选择救火和救援装备。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摄荣誉室里陈列的“救命绳”。河北日报记者 马

北戴河特勤中队自己设计的衣帽架可以快速选择救火和救援装备。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摄

荣誉室里陈列的“救命绳”。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摄

阅读提示

今年4月12日,抚宁县突发山火,由于风干物燥,火势迅速蔓延,过火面积很快达几千亩。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森林武警、专业扑火队、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当地干部群众迅速赶往火灾现场,携手并肩战斗。在驰援火场的各路队伍中,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北戴河特勤中队的小伙子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扑灭大火后最后一批离开。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碧水金沙、风光怡人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这个中队还承担着辖区内的消防安保、日常灭火、抢险救援等繁重任务,全体官兵用辛勤和汗水确保了北戴河20年暑期无火灾,被称赞为“渤海之滨文明标兵”。

近日,笔者走进这个集体,实地感受这支消防铁军的战斗力所在。

森林火灾验证机动能力

抚宁“4·12”森林火灾突如其来。

接到指挥中心调度命令后,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北戴河特勤中队中队长王柏浩带领3辆消防车和20名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刚开始扑火那几天,晚上根本没时间睡觉。”在扑火现场,两眼满布血丝的王柏浩曾告诉笔者,由于火情变幻莫测,战士们一连几天都是每天战斗15个小时以上,徒步行进30多公里。

4月17日中午,笔者在秦皇岛祖山景区山顶停车场看到,北戴河特勤中队的小伙子们在消防车驾驶室里酣睡正香。中队指导员李江义介绍,几天来他们辗转方家河、大石窟等地,很多人虽然双脚磨出了血泡,腿部肿胀,但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李江义介绍,除了灭火、防火、日常训练之外,他们还承担着很多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任务,包括普通百姓的各种求助。

2010年2月,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特勤中队立即前往增援。“当时车间里面的具体情况不明,随时有二次爆炸的可能。”王柏浩谈起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险情不等人,王柏浩带领攻坚组战士先后10余次深入车间的各个角落,寻找到遇难群众19人,救出被困群众3人。“当时天已经黑了,里面照明全靠手电筒,第二天我们才发现许多楼板就悬挂在半空中,我们就是一直在摇摇欲坠的楼板下穿行、搜索。”王柏浩笑着说。

连续作战考验战斗精神

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到扑灭大火后最后一批离开,在10天9夜的战斗中,北戴河特勤中队的战士们面对的是呼啸的大风,令人窒息的浓烟和难以忍受的辐射热。“官兵们都说,我们是特勤的,应该做出更大贡献。”李江义说。“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很多急难险重的抢险灭火和救援任务,他们都冲在最前面,我们要向他们看齐。”谈起北戴河特勤中队的战斗力,青龙满族自治县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戴保江满口称赞。

这样的赞誉,北戴河特勤中队已不是第一次听到。特勤中队的荣誉室里,一块块奖牌和证书代表了这个集体的辉煌成绩,也似乎在诉说着无数的故事。

在奖牌和证书中间,一条绳索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条绳索参加过多次消防安保行动,被获救群众称为‘救命绳’。”王柏浩告诉笔者。

笔者看到,绳索前的一个简介牌上写道,在一次营救被困群众的行动中,中队的高昆、刘道营、唐井强三位班长不顾个人安危跳入20多米宽、3米多深的污水中抢救坠水车辆和人员,这条绳索就是当时使用的。

2004年6月16日,北戴河区海滨东山旅游码头有8名游客遭遇风浪被困海上。特勤中队迅速赶到现场,但海上风大浪急,浪高10多米,被困船只无法靠岸,官兵也无法接近被困船只。“当时,我们用射绳枪把绳索射到船上,系紧后一齐向岸上拉动。”曾参与了营救行动的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潘昌正告诉笔者,当时使用的就是荣誉室里的这条“救命绳”,“那次营救,用了3个多小时,在拖拉船体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

还有一次,北岭小区一位五旬居民心脏病突发,门从里边反锁,家人在门外束手无策,派出所干警、120救护车赶来了也没办法。最后还是几名消防战士攀栏、挂扣、系绳,从侧面4楼荡进事主家的阳台,开窗启锁,几分钟就结束了救援。惊险、精彩、一气呵成的动作,赢得一片掌声。“当时有120救护人员在场,否则我们也能实施简单的心脏复苏术和伤口包扎处理。”一位参与救援的战士介绍,在这次行动中,“救命绳”又一次救了群众的性命。

这几个与“ 救 命绳”有关的故事,多少伴随着一丝“惊险”,但特勤中队更多的是平凡故事。

英才社区居委会主任韩月萍告诉笔者,周末和节假日,中队官兵经常上街为群众义务修车、理发、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09年,北戴河区敬老院自来水管冻裂,中队官兵主动送水达三月之久,敬老院的老人们十分感激,逢人就夸奖战士们。”

艰巨任务考验精兵技能

抚宁4·12山火是一次不同以往的艰巨任务:火灾现场不是城市而是山区,着火物不是建筑物而是森林,但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令人心惊胆战的悬崖峭壁都没有难倒北戴河特勤中队的战士们。“这靠的是日常的严格管理与训练,靠的是战训结合,精益求精。”李江义说。“不要以为来这里的战士都是精挑细选的,他们都是随机分配来的。但经过锻炼,他们都能成为一块好钢。”潘昌正告诉笔者,多年来,每天坚持训练六个半小时是官兵们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

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平常一身土,是对官兵日常训练的生动描述。

“再来一把!再来一把!”在中队训练场,笔者看到战士们热情高涨,为了争一次训练的机会,大家把着“拉梯”你抢我夺!起跑、冲刺,翻、拉、插、跳,一个战士腾空跃起,“飞”向二楼窗台……

潘昌正介绍说,为了打造精兵铁军,特勤中队不光抓日常战术技能训练,还科学制定计划,分层次、分科目、分重点组织训练,确保全体官兵既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还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

最近几年,特勤中队先后派出8名优秀官兵到沧州参加全省消防铁军培训,指导员李江义在训练期间腿部肌肉拉伤,依然坚持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董万起、刘二磊、杨彦强在训练期间发扬勇争第一的精神,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刚巴根那、吴文亭、杨彦强、吴章书四个战士被评为优秀攻坚组队员。8名同志把培训期间的训练方法和操法带入到日常训练中,全队官兵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战士练成精兵,作为“兵头将尾”的中队干部更是不落人后。训练时,李江义总是第一个到场,劳动时,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王柏浩给自己订立的标准就是两句话——— 业务比赛成绩必须好于战士,不管操场火场必须冲锋在前。

战士高彦波目前是特勤中队的“老大哥”,他已在这里工作了14年。“在这个中队,历任干部都以身作则,技术本领过硬,训练中战士们是‘谁也不服谁’,都想争第一。”说起多年来的训练经历,高彦波不无感慨地说,正是凭着这样的带兵作风,这个中队保持着辖区20年暑期无火灾的佳绩。

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北戴河特勤中队一茬一茬的兵最终都成为精兵,这个中队已连续16年被总队评为“标兵中队”,被公安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安基层单位”和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先进集体,荣获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三等功各一次。

动态执勤力保“防火于未燃”

据调查,我省“4·12”森林火灾,是由于一村民在自家农田“燎地边”引发的。媒体报道,最近,北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连发3场较大火灾,其原因是“火灾隐患排查执行不力”;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更是证明,防微杜渐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大火一旦燃起,无论扑救多么及时,总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大火过后,才会遗憾地意识到“防火于未燃”的重要性。

对北戴河特勤中队而言,使这样的遗憾发生率变为零是一个必须永远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个中队保持着暑期安保20年无火灾事故的纪录。”谈起北戴河消防安保的特殊性,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周天充满自豪。从2008年开始,该中队每年暑期都配备6辆消防摩托车和两辆电瓶车,抽调部分官兵在景区景点街道实施24小时流动执勤。

“北戴河现有各类宾馆、招待所和家庭式旅馆1700家,餐饮和大型商场160多家,成线连片。此外辖区内还拥有30多平方公里的茂密林木,加之流动人口密集,火险隐患众多,消防安保任务十分繁重。”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北戴河特勤中队指导员李江义告诉记者,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消防安保形势,决定了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

“平日,中队官兵都做到了对分管的车辆器材、装备性能‘一摸准’,对辖区道路、消防水源、消防重点单位情况‘一口清’。结合执勤特点,我们还制订了严密的抢险救援方案。”李江义介绍,在炎热的夏天,战士们骑着摩托车在街头巷尾巡逻,已成为北戴河夏日的一道独特风景。

“从这几年的效果看,动态值勤得到了群众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动态值勤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成立动态执勤中队。”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通讯员 刘秋生 郑宝顺 乔瑞军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推荐图文
保山斥资178万元购置城市主战消防车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官方微信  |  新手上路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会员短网址  |  法律声明  |  投稿说明  |  关于消防宝  |  粤ICP备16075420号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