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材料采购平台 消防员考试模拟系统
 

献礼改革开放40年:3个消防员,1部贵州消防史

   日期:2018-12-26     来源:中国消防网    浏览:301    
核心提示:近期,记者联系采访了不同时期参加消防工作,且都在贵州铜仁市消防支队广建路中队(原铜仁地区消防支队一中队)工作的老消防人
        近期,记者联系采访了不同时期参加消防工作,且都在贵州铜仁市消防支队广建路中队(原铜仁地区消防支队一中队)工作的老消防人,倾听他们的消防心声,记录不同的消防时光,感受一代代消防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image.png

 

之所以选择贵州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中队,是因为广建路消防中队,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铜仁地区消防支队一中队。这支建队近60年的基层消防中队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有着光荣的传统,是贵州省建队较早的基层消防中队。

讲述人:吴月清

1973年入伍成为消防人

历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战士、队长等

1973年12月27日,对于吴月清来讲是永生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适龄青年的他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兵。

“那个时候,参军入伍,根据组织安排,成为了一名消防兵。”吴月清说。

现在回忆起入伍时的情形,吴月清还记忆犹新:“当时叫铜仁行政公署,我们分下来,快到铜仁时,要用船渡才能到达。”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陆运不能直达,与吴月清同一批的16人转为船运最终抵达铜仁。

“那时候,我们叫公安消防科,对外称消防队。当时,铜仁行政公署是8县1区,仅有这一支消防队。”吴月清说,悉数的消防队也仅有两台消防水罐车,出警的时候,消防员则是站在车厢或者车头两侧。在装备上,除了消防水罐车外,也就仅有一台泡沫灭火机。

那个时候,不仅消防队的装备滞后,就连消防队员的个人防护也没有。“清一色的老式军装,带口袋那种。出警的时候有一套战斗服,帆布材质的。外加一双靴子,便无他物。帆布材质的战斗服在必要情况下会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但不像现在的救援服,隔热也隔水。”吴月清说。

训练是每个时期消防员不变的工作任务。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并没有独立、专门的训练场地。“那时候所谓的‘营房’也就是两层平房,日常起居都在此。没有训练场地怎么办?我们就去当时的铜仁粮油加工厂‘借’场地进行训练。”吴月清回忆说,队列训练、灭火战术、技能训练和现在都一样。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灭火救援有了更多多样性和复杂性,战术技能也随之不断完善。

吴月清回忆,有一年年底,由于老百姓熏制腊肉引发了大火,在中队门口就看到烟火缭绕。“那时候都是木板房,燃烧快,熊熊大火猛烈燃烧。中队战士全员出动灭火。经过一番‘战斗’,将大火破灭,我们无人员伤亡。”吴月清说,那个时候,一年下来,整个铜仁行政公署上百起警情。

1981年,吴月清开始担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的队长。那一年开始,铜仁市各个县区根据县域实情,逐渐申请设立消防队。“1981年,我们一中队培养了近百人的消防队伍。同年,思南县上报审批成立消防队,获批复后,将培养的百余人中的一部分消防员分到了思南。”吴月清说。

1984年,吴月清根据组织安排调到玉屏县公安局消防科;随后又调到大龙。据了解,当时大龙有个油库,是重点单位,考虑安全,便在此设计了消防队。

到1989年转业,吴月清在消防岗位坚守了16年。尽管离开消防岗位多年,但他一直关注消防事业发展。回顾铜仁消防一中队的发展,他说:“当年的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变成了现在的碧江区广建路中队,以前的训练条件、训练水平、训练科目、灭火救援能力与现在比真是天差地别;消防车辆从单一功能的水罐车发展到泡沫车、登高救援车、城市主战车;营房从平房发展到几层楼高的崭新营房;作为一个见证了铜仁消防一中队的发展、变化、历史的老消防员,我感到很欣慰。”

讲述人:张忠贵

1979年入伍成为消防人

历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排长、副队长、指导员等

1979年入伍的张忠贵到2004年转业,25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铜仁消防工作。

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消防车辆和消防装备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消防车辆和消防装备少,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老解放消防车变成了东风消防车;90年代中后期,大型水罐消防车开始引进;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多样化的火灾事故也在暴露,泡沫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等便成为使用重点。”张忠贵说。

说到上个世纪的接处警工作,张忠贵表示,七八十年时,电话还没有普及,而且电话设备也是比较昂贵的。倘若需要报火警,需要先接通电话话务局,通过话务员一层层的转接才能实现报警通话。有时候,也会出现因报警电话转接程序繁琐,导致火势变大。八十年代末期到90年代,电话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电话的出现让消防接警更加直接。

“那个时候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很薄弱。在灭火战斗中,一车水用完了,会出现往返几公里以上再去取水来灭火。”张忠贵说,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水源建设也是到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发展的。2000年以后,铜仁建立119消防调度指挥系统,在调度指挥上逐步完善。

其实,那个时候,基层中队除了灭火救援,还有“防火班”,日常开展熟悉辖区、熟悉街道、熟悉水源等,同时还负责一定的安全宣传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新项目、新材料、新工艺大量开发和应用,用火、用电、用气范围日益扩大,火灾诱发因素越来越多。

1998年,《消防法》颁布实施。张忠贵表示,《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让防火监督人员有了更明确、更充分的执法依据。

张忠贵经历了25年消防事业的变革。他切实感受祖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亲身经历和参与过消防事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他深切感受到,消防事业改革始终与国家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脚步从未停止。

“今年,消防队伍再次面临改革,离开公安现役队伍,转隶应急管理部门,成为综合性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这有利于救援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更便于统一调度指挥。”张忠贵说。

讲述人:李丕继

2005年入伍成为消防人

历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战士、班长、中队长助理等

倘若不到广建路消防中队走一趟,或许无法感受到这个近60年的消防中队的发展史,更无法体会改革开放40年,这个基层中队的变与不变。

2005年入伍的李丕继,在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现广建路中队)已有13年的时间。“2005年,在新训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训练时,总队组织英雄事迹报告。我坐在下面聆听,其中一位英雄是我们一中队的老兵,因洞穴救人等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被记二等功。当时,我就特别崇敬他,期望自己能够被分到这个中队,向榜样学习。”李丕继说,最后真的就被分到了这个中队。

13年来,李丕继对广建路中队的硬件设施变化、警营文化的丰富、饮食起居的改善等都有一定的感触。

“2005年,刚到一中队的时候,队里可以出警的大型消防车只有两台,现在已经有七八台了。”李丕继说,当时市政消火栓、水源地建设等都不充分。现在重点路段、重点区域每隔固定间距都会有消火栓,并且规定了红色是消防用消火栓,黄色为非消防用消火栓。

不仅如此,2005年,整个铜仁城区都没有几栋高层建筑,而现在碧江区几百栋高层建筑,出警任务量也逐渐攀升。

让李丕继感受深切地还有,生活方面的变化。“夏天时候,铜仁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天气燥热,站岗的时候汗流浃背。宿舍有两台电风扇吹都没有效果。现在,宿舍都安装了空调,夏天和冬天都比较好过。”李丕继说,生活起居变化大,红门文化也越来越丰富。

“刚下队的时候,中队仅有一个学习室和理发室,其他业余活动很少。哪像现在文娱室、影视吧、多动能活动室、荣誉室……这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为我们专业训练提供了良好保证。”李丕继说。

image.png

这些年,中队外在变化很大,但在所有中队人看来,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凝结的“忠、勇、善、战”的队魂,继承和发扬的“传承革命薪火,勇当为民先锋”的队训,形成的“团结、严谨、活泼、奋进”的队风没有变。转制改隶后的广建路消防中队的全体指战员们将继续坚定信念,竭诚为民,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平安。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官方微信  |  新手上路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会员短网址  |  法律声明  |  投稿说明  |  关于消防宝  |  粤ICP备16075420号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