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密码支付单日限额500元
据悉,上述《规范》强调了业务资质要求,比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以及重申清算管理要求、规范条码生成和受理、加强商户管理和风险管理等。
央行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将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规范》强调,在业务规范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支付机构还应符合相应的业务资质要求。
同时,记者发现,央行明确规定,根据风险防范能力不同,将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当人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不同。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新规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验证,同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1000元;而采用静态条码支付,即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500元。
超过500元可选动态支付码
出去购物或吃饭,超过500元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二维码支付了?并非如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一规定对用户的支付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2017年上半年,主流支付机构条码支付平均金额是108元。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也不影响商贩收款。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有困难时,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完成支付。他表示,从安全性来看,静态二维码的安全性远低于手机上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所谓静态条码是长期有效,商家贴在柜台上收款用的,安全系数较低,会有不法分子“调包”换成自己的收款码;而动态密码是单次收付款时,在手机电子屏幕上动态更新的,不易被替换和盗用。专家提醒,消费者尽量使用动态条码支付。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也认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和微信,一般使用指纹或密码,单日限额是5000元,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任何不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的规定,并不是说路边使用静态二维码的小商户每天只能接收500元,而是说商户的单个消费者每天扫码支付不能超过500元。此举允许各类经营主体多种业态形式存在,并非打压像煎饼果子摊位、奶茶店这类经营主体的实际经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将原本不受重视的小摊贩等纳入规范,给予合法地位,是央行新规“接地气”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