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起接连发生的电动车火灾有一个共同点:尽管划出了一块区域专供充电,但充电环境并不理想,有住户还从自家扯出电线,从窗口吊出来进行充电。
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已成为火灾防控新痛点。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杭州电动自行车的拥有量已达350万辆以上,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电动车火灾的增加。2015年,全省共发生6起较大亡人火灾,因电动车故障引发的占了三成,共导致13人不幸遇难;杭州仅去年上半年,就发生电动车火灾61起。
一方面是市民交通出行的利器,一方面是频繁发生的电动车火灾,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电动车火灾频发的原因。
消防部门利用大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电动车火灾中,电动车充电时过充过载是火灾主因,而充电电线私拉乱接、充电环境堆满杂物往往是增加隐患的次要因素。可以说,电气线路是引起亡人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又占了电气线路问题中的“大头”。
电动车短路后30秒就会起火
多发生在居民休息时段
杭州消防曾做过一个试验,实验人员人为让一辆电动车导线短路,30秒后现场就起火了,8分钟发生爆炸,起火速度非常之快。防火专家、杭州公安消防局高级工程师谢松明介绍说,过去电动车相关的亡人火灾事故,火灾都发生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18时到22时),但当有人发现了火情,也因为逃生通道受阻而延误了最佳逃生时机。
很多市民都有一个习惯,下班回家后,就把电动车推到车棚,插上电开始充电,条件更差一点的,直接从窗户里将接线板伸出来,挂到一楼给电动车充电。
消防部门介绍,有些电动车充电装置没有过充电、过电流保护功能,蓄电池充满之后还在充电,导致蓄电池高温,极板腐蚀,容易引起电池漏液或发热爆炸。这是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最常见的原因。
如果是多辆电动车同时长时间在车棚里充电时,充电线路导线线径过小、未安装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等情况都容易造成充电线路过载、发热或短路,从而引起火灾。
电动车发生燃烧后,主要威胁来自火焰高温、浓烟及有毒气体。在之前的实验中,起火后4分30秒,火焰温度即达到1200℃,而铜的熔点也只有1083℃。起火后3分19秒,浓烟便布满整个实验区域。在居民住宅中,如在楼梯口或消防通道上发生电瓶车起火,浓烟会经由楼梯通道向上蔓延,形成所谓的“烟囱效应”,导致人员被困甚至遇难。
此外,市场上的电动车充电器鱼龙混杂,也是电动车频频起火的“帮凶”。比如一些劣质充电器为了节约成本,输入输出端的电线线径全都“瘦身”一大圈,外壳塑料材质在耐热力度方面也存在缩水状况,电池寿命减弱不说,还容易引发短路起火等问题。
智能充电系统试行
充满之后会自动断电
为了让市民有一个更安全的充电环境,更好地利用电动车出行,从去年开始,杭州消防部门就一直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电动车充电设备。从最早的投币式,到调整后的刷卡式充电桩,最终确定了一款“互联网+”2.0版本的充电设备。
充电设备主体是一个可触摸式电子显示屏,电子屏幕上显示了智能充电停车位的号码标识,并通过红蓝两色来区分充电或是待机。同时,电子显示屏也配备了刷卡区和投币区,所有的充电插头全部安装在一根固定的金属箱两侧,需要电动车充电时,只需要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下城区皇亲苑正在试行这一系统,记者在现场体验了一下:停好车,将充电器与充电口连接好之后,走到屏幕前,点击相应号码的充电口图标,选择付款方式,就可以开始充电了。
“智能充电系统的第一个优势,是充电电源稳定,而且屏幕上能显示充电时间,时间一到,系统会自动监测并断电。而电瓶在充满之后,也会有自动断电、电热丝过载保护等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过充引发短路起火的危险。”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更多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配套的手机app联网来使用。除了通过app随时随刻显示充电的过程和时间外,还能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站位置。一旦充电停止,手机也会发送推送提醒。
“微信操作功能马上也会上线。装置的每个插座旁边都印有二维码及具体操作步骤,只需用手机打开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在网页上根据需求进行充电、断电操作,实现身份识别、充值支付、空位查询和充电历史信息查询等功能,同样非常方便。”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种智能充电桩收费为1元钱充电三小时,相比传统的投币充电,价格上要更优惠一些。
新模式已经上线市民使用频率并不高
看上去很美的智能充电设备,在试行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问题,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记者走访了下城区试点的三个小区后发现,尽管皇亲苑和豆腐巷两个小区充电平台已经上线,但目前使用的频率并不高。
2013年4月,豆腐巷小区停车棚曾发生过火灾,20多辆电动车付之一炬。一些居民说,虽然知道私拉乱接充电很危险,新的充电方式也很好,但很多人还不习惯这种多步骤的操作方式,一旦发现自己不会使用,只能把电瓶拿回家里去充电。
“尤其是老年人,一方面对互联网不是很理解,手头又没有智能手机,新的充电装置反而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困扰,总不能每次都靠投币充电吧。”一位居民说。
也有居民提出,虽然设备让人放心了,但安全仍是很多人关心的点。“充上电肯定要再看一下,好不好,晚上路过也要看一看。”已经从设备中“尝过鲜”的居民毛阿姨说,“如果能增加防盗功能就更加好了。”
“从成本上说,按一个车库安装20个充电设备来算,一个车库的安装成本六七千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维护的费用等。另外,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在电表和电线的布局,原本的非机动车停车库是没有电表的,很多甚至都没有安装电线。所有这些费用累积起来就成了很大的一笔开支。”豆腐巷社区工作人员说。
新模式已有初步推广措施
未来会在路上随处可见?
好消息是,下城区区政府已经将电动车智能充电列为区为民办实事内容,正在筹划进一步的试点办法。豆腐巷社区也表示,决定由社区出资来负责小区剩下的几个停车车库的电表安装。
“现在还有充电储值优惠的活动,比如首次充值扫二维码免费,充100元电费送100元等。从社区来说,现在试点免费推行,其他社区想安装,也可以来实地考察。”智能充电桩公司的负责人回应。
武林街道负责充电装置安装的梁科长告诉记者,一旦豆腐巷的试点效果好,街道会在周边的农贸市场、办公楼甚至公共区域来安装这种新型充电装置。就像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一样,试点慢慢铺开来后,但一切都得看居民的反馈情况。如果市民能够接受,未来这些带着“互联网+”的充电装置甚至能和公共自行车一样,在路上随处可见,潜力还是很大的。
记者也从杭州消防部门了解到,杭州各消防大队都已经逐步开始了这种充电设备的试点工作。
在6月底前,下城区8个街道将各选择12个安装点位,7月初,全区将建成96个新点位,至少新建960个插头。结合前期已建成的7个点位、130个插头,完成“百点千头”(100个充装点、1000个插头)建设计划。此外,全部充装点也将逐步统一起来,简化操作的难度。余杭区共6个电动车试点区域,建立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模式,统一停放、充电。
目前,余杭以APP智能管理模式、传统投币2种方式,建成投币式集中停放充电站30个,充电设备60套,另有74个充电站将于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滨江区下属三个街道也已安装充电桩约124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