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祠西街44号,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的旧居
自2013年至今,成都已先后公布了5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共有40处历史建筑入列。如今,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如何?又面临着哪些保护难题?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探访发现,入列的40处历史建筑中,一处已于去年7月毁于火灾。负责历史建筑保护的青羊区房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很多历史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火灾依然是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隐患。
点位1:守经街6号民居
一场“意外”百年建筑烧成废墟
根据2014年出台的《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历史建筑一旦进入保护名录,就可以“开小灶”获得特别保护。尽管如此,一些安全隐患仍就威胁着这些历史建筑。
对八宝街一带较为熟悉的成都人,都知道在一条名叫守经街的巷道尽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百年老建筑“红楼”。去年6月初,“红楼”以“守经街6号民居”的名称正式入列成都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但不幸的是,刚刚入列不足两个月,“红楼”就毁于一场大火之中。
谈起“红楼”,负责历史建筑保护的青羊区房管局相关人士感到十分惋惜,但现实情况让他很无奈,“两层楼住了很多人,走廊也改成了房间,大部分是外来人员租住,电线乱拉,过量用电。我每次去都提醒住户注意防火,但最终还是毁于火灾”。
点位2:谢无量旧居
去年改了电今年改造下水
四圣祠西街44号,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的旧居。这个在成都主城区难得一见的近代川西民居院落建于民国时期,现为市二医院职工宿舍。
医院总务科李科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这个院落进行维护,比如住户反映漏雨,就会去维修翻瓦。在他看来,这个院落只具备居住功能,而为了改善住户的居住条件,医院去年重新按标准改造了电路,穿管走线,杜绝安全隐患。今年,改造下水的方案也已立项。而最重要的还是防火,“毕竟是木质结构建筑”,李科长说,住户有给电瓶车充电的、有用电炉的,这些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明火,“我们每天都有人去巡视”。
点位3:崇德里民居
古老门楣里改造出小资的茶舍
崇德里是成都市历史建筑,始建于1925年,曾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劼人开办的嘉乐纸厂驻成都办事处所在地和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所在地,现存1号、3号和5号楼为当年建筑遗存,近代川西民居风格。
古老的门楣下,大门紧锁,热情漂亮的服务员从侧边一道门把记者领进去。茶舍和餐厅是相通的,屋内辉煌的灯火,照映着斑驳的老墙和原有的房柱屋梁。设计师王亥是从香港回来的老成都,他想还原的就是这些建筑在他小时候的样子。“优点很多,但在旧房改造中,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现代生活方式的功能,在这个功能植入的时候还可以做得更好”,他遗憾地说。
2016年3月21日,青羊区房管局表示,冯家大院的业主李女士私拆门窗的行为已违反《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相关部门已向上级报告,将依法对破坏者开出罚单。因李女士始终未曾露面,区房管局将执法调查通知书张贴在大门上,要求李女士25日9时30分到区房管局接受调查。
下午,区国投公司两名技术人员检查被强拆门窗发现,1扇门板的雕花断裂,木隼脱落。“太可惜了,如保护得好,再用100年也不成问题。”技术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