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都市里的村庄”。而“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它们是不同所有制土地、不同行政管理体制交汇的区域,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特点的一种经济地理空间。
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火灾多发的原因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火灾隐患大量存在,火灾事故频发的区域。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区面积快速扩张,“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不断涌现。
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有效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伴随着工业、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这类区域的“周转”也在加速,从而出现了许多新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管理无序。城市政府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无法全面衔接,有的地区尽管也有比较完善的控制性和改造性规划,但由于土地性质和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出现拆迁困难、改造速度慢等因素,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致使此类区域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车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公共消防设施不完善,供电、供气、供水等管网线路不齐全、质量差,无法满足消防安全基本要求。
(二)经济管理混乱。由于距离城市较近,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成本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逐渐演变成为城市生产、生活用品的加工地、离散地和废品回收地以及非法经营生产的聚集地。这些加工、生产场所,大多依旧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存放各类溶剂、胶水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工艺水平不高,管理体系不完备,员工文化水平和安全素质较低,所使用的建筑普遍集生产、储存、居住于一体,消防安全布局极不合理,是火灾隐患严重事故多发的重要场所。
(三)社会管理滞后。“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依靠其特殊地理位置,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的青睐,房屋出租成为新兴产业,大量外来人口集聚,但生活环境及其简陋,居民素质较低,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相对差。此外,道路狭窄,各种车辆停放无序,导致火灾发生后消防车辆不能快速通行,影响火灾的及时扑救。
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火灾防范对策
(一)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二)加强消防基础建设。消防基础薄弱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火灾多发的重要原因,完善消防给水设施,提升抗御火灾能力。
(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是有效防控火灾的根本,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标准规定,进一步明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村民、房屋出租人、承租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四)大力推进消防安全治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防火安全委员会或其他防火安全组织机构,负责村镇的消防管理领导、协调、指导和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