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公交车火灾(BusFire)夺取47个公共交通乘客的生命,又很快地被警方确认为刑事案件。多年来,武汉(2006年5月25日)、重庆(2008年 4月10日)、上海(2008年5月5日)、昆明(2008年7月21日)等大城市连续不断发生的公交车火灾,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悲剧,既没有任何恐怖组织宣称对袭击行为负责,也没有任何个人宣称对攻击行为负责,而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在公交车火灾中死亡,可暂且称之为中国式公交车火灾。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早为各国政府敲响公共交通系统的安保警钟,如何提升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应对恐怖袭击的安保防范,将是一项新的任务。
联合国欧盟经济委员会(UN/ECE)与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联合开展的《公交车火灾安全研究项目》(GRSG-90-32),由瑞典与挪威专家提交的研究报告《公交车火灾安全:瑞典与挪威的公交车与客车火灾》(WP1),在获得大量详细资料的基础上,对公交车与客车火灾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大多数公交车与客车火灾的原因为不确定(40%),在确认的事故原因中,主要是技术故障(30%),以及电器故障(10%)、电子故障(8%)、摩擦故障(6%)、纵火(6%)等原因。显然,公交车纵火(Arson)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2013年6月7日18时20分,厦门市中心地带的BRT快1线上,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在行驶近金山站时,后门突然起火,现场浓烟滚滚,火势持续近半小时才被扑灭,据目击者说大火燃烧10 分钟后曾发生爆炸,BRT高架路上火灾公交车行车道一侧的隔音板也被烧了约9米,这起公交车火灾已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约10名乘客从火灾事故中逃出。
厦门市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在事故救援时对记者说,初步排查的原因可能是车辆“自燃”,当地官方媒体微博转引警方的初步结论认为,车辆自燃是因轮胎爆炸起火,导致油箱起火引起。而来自事故现场的车身残骸图片显示,发生火灾的公交车为XMQ6127G型柴油车,额定载客量为95人,配置有灭火器(2X4kg)、安全锤(5个)等安全装置,且在发动机舱安装有自动灭火装置(3个),是2013年初投入运营的新车,全封闭式的车窗已被燃烧脱离得碎裂散落。
公交车火灾后的第二天上午,厦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经初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有关专家会同当地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发现,起火公交车的轮胎正常、油箱完整,现场发现汽油助燃剂,由此排除安全生产事故;厦门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发布快讯称,已经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使人联想到1981年6月的厦门公交车爆炸案,一辆载满100多名乘客的公交车,当场炸死29人,受伤84人,后来又有11人重伤不治身亡。
中国式公交车火灾(如2008年7月的昆明公交车爆炸案),因发生时间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而被当地称之为与北京奥运或分离主义有关的恐怖袭击无关;重庆、成都等地的公交车火灾最终的事故根源都归咎于人为纵火,犯罪嫌疑人因为个人委屈或其它境遇而拿无辜的公共交通乘客生命来做代价。无论如何,全社会都应当谴责这种暴力行为,同时还应把中国式公交车火灾列为公共交通恐怖袭击事件。所谓的恐怖袭击是指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恐怖袭击有着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公共交通也经常成为恐怖袭击的对象,公交车纵火也是恐怖袭击的一种形式。
火灾调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火灾安全工程需要检测车内装饰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材料燃烧速度是多少?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为提高公交车安全设计和制造技术标准提供依据;而作为刑事案件,警方可以很神速地侦破犯罪嫌疑人,但从防止类似恐怖袭击的角度来讲,仍然需要检讨公共交通乘客的逃生措施与手段。
成都公交车火灾曾引发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安全锤、逃生窗、超载运营、车门设计、车辆采购过程和标准等问题,公交车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成为舆论的焦点,各地公共交通公司纷纷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增设安全设施,普及逃生知识,并开始建立应急预案,以防止惨剧再次发生。
厦门BRT线路上发生的这次公交车火灾,还引发人们对公交车快速交通系统(BRT)长期超载的质疑,过去4年里,厦门BRT客流量从日均6万人增长到日均26万人(增长4倍多),并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原有车辆经常处与超负荷运行,2013年订制68辆12米和52辆18米公交车,并陆续替换2008 年首批购进的120辆12米公交车,以缓解市区的公交运输压力。这些新型公交车的安全设备齐全,BRT车站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这些对监控公交车纵火行为和防止公交车火灾都有积极的作用。
从厦门公交车火灾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情况来总结,还需要进一步地建立和完善公交车系统安全应急反应工作计划的相关机制,这才是应对中国式公交车火灾的积极防范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