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防产品质量的现状
从近年来部消防局连续组织开展的消防产品监督抽查的结果看,防火门、有衬里消防水带、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灯具等往年质量水平不高的消防产品质量已经连续2至3年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个别消防产品质量低劣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比如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等消防产品抽样检查合格率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2008年至2012年各年度监督抽查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的合格率分别55.56%、35.71%、12.50%、30.61%和42.6%。
二、消防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机制混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执法主体是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消防机构,容易造成两个部门都管但都难查处的局面,缺乏一个能将各部门职责有机结合起来的、可操作性强的法规,造成现在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管理不到位,管理漏洞多,管理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需要,导致部分商家有机可乘,市场上的消防产品质量下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企业重取证轻质量。
生产企业重视取证、轻视质量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为获得证书送检时对抽样产品精工细作,一旦取得认证、认可证书后,为了占有市场,放松了质量管理,有的企业甚至偷工减料,产品质量低劣,稳定性差。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不能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书、文件,产品合格证、铭牌、标志不齐全,或标志、认可、认证标志不符合要求,甚至有的产品在使用环节无任何标识,属假冒或不合格产品。尤其是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涂料、应急照明灯、疏散标志等消防产品暴露出的问题较多。
三是对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性。
长期以来,消防机构在监督检查和消防审核验收时,对消防产品的质量情况,无法准确界定,只局限于查看审批意见书、检验报告、认证书等相关资料。尤其是在使用领域的监督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四是社会对消防产品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新建、扩建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宾馆、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越来越多,不少建设单位、开发商、设计人员甚至有些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漠,认为设计、安装消防设施、配置灭火器材是为了应付消防机构的检查,在设计时避重就轻,定购消防产品时,只讲价格,忽视质量,致使建筑工程消防安全先天不足。
三、做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为消防产品的依法管理奠定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消防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手段,规范和加强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新的《消防法》颁布实施后,有关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公安部颁布的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做了大概的要求,但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地位,同时国家对于有关消防产品的违规行为处罚太轻,只作为一般商品的违规行为来处理,没有同生命财产安全联系起来。
二是完善消防产品的检验制度。
消防产品备案制度取消后,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认证机构应尽快加强对消防产品实施有效监管的研究和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审核员队伍的建设。技术监督部门应联合公安消防机构、工商等部门,及时修订消防产品监督的法规和规定,对消防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形成定期、牢固的交流、协调、管理机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简化检验程序,提升检验效率,把好产品检验源头关。
三是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在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消防中介组织具有人才资源的优势,占据比其他单位更多的社会、科技资源,可以发挥他们专业优势为单位培训更多的监督管理人员,提高单位自身的消防管理水平。由于消防产品的生产是由质量检测检疫部门进行监督,销售、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主管,而消防产品的使用则由消防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就造成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的脱节,使得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为此,有必要尽快建立检测中介服务机构或与技术监督部门联合成立检验机构,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抽调、培训专业质检人员,完善检测手段,做好消防产品的监督检查和消防验收等执法工作。
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
要加强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安装单位从业人员的消防产品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国家关于消防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相关规定,熟悉准入制度和一致性要求。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或流入市场。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消防产品质量的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公众媒体,宣传消防产品,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消防产品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消防产品质量的重视。可利用服务资讯网,宣传与消防产品质量有关的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政策,介绍消防新技术,以及消防企业情况,指导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正确选用消防产品,特别是及时通报消防产品质量动态监督情况,加大社会对消防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消防产品的质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