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在一场绵绵细雨的陪伴下从澜沧江畔古老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绕过一道又一道山梁,不停地朝着维西县叶枝镇同乐傈僳族山寨文化生态村方向驶着。
“如果老天爷天天下雨,防火工作是不是就轻松多了”
虽说我们有了利用下乡机会好好观赏一下稍有名气的傈僳山寨文化生态村了,但不知怎的,从一上车,大家都一直高兴不起来。别说是谈笑风生,就连平时般的正常交流都少了许多,个个都似乎在车上静静地听着车窗外涮涮的风雨声闭目养神。我们的车在绵绵的细雨中沿着奇驱的山路不停的向前驶着。过了大概一小时后,座在身旁的一位战友突然冒出了一句感到滑机的笑话说到:“如果老天爷就这样天天下雨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哈哈哈……!”顿时间,因他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话把车内的宁静打消了。
经过一阵哈哈大笑之后,当我用冷静的语气问到另一位战友为何如此开怀大笑时,他也用非常冷静的表情和镇重的语气诚恳地对大家说,“虽然刚才的玩笑是有些滑稽,可是我想,象类似的笑话出自我们消防官兵的口中,可算是正常。因为在我们每一位消防官兵的心目中,时刻都寻思着怎样才能不发生火灾,如何才能有效排除火灾安全隐患,怎么做才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与我们一道努力做好防火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你说对吧!”紧接着这位战友的话题,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道,是啊!其实大家都明白,刚才在车里个个都看似静静的在闭目养神,其实,大家是在寻思着此行程的工作,人人都有肩负重任的感觉。因为我们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座落在离县城80多公里处的全国最大的傈僳族同乐山寨,令人担忧的是整个山寨都是由蜂窝般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的500多栋木楞房构成,且交通又不大方便,又有谁不为该山寨的火灾安全当心呢?有效排除山寨的火灾安全隐患,让居住在山寨里的600多号傈僳族同胞们广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火灾防控能力,确实是身为消防官兵所面临的挑战啊!再说了,该山寨还有不少居民的消防意识和防范观念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原生态生活方式和寨子的建筑结构导致寨子火灾隐患的剧增,这次消防宣传下乡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
随着大家不停的讨论声,颠波了近3小时的崎岖山路,转过了几个大弯后,终于来到了座落在半山坡上的同乐傈僳族生态文化村。眼看着那拥有600多号傈僳族同胞常年居住的蜂窝般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的500多栋木楞房,虽说我们的心情实在难以喻快起来,但还是让我们人人都突然感觉到有一股神奇般的力量和精神涌了上来,催促着我们尽快开展工作。于是,我们找村长带我们四处探望排查,组织群众做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就此又一次展开了。
走进这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发源地,有点冷清,村干部告诉我们大部分村民都下山去庄稼地了。
行走在村中,犹如进入迷宫,村里有两横一纵的主道与无数个小岔道相连,狭窄的岔道直接通向各户,但互不相通。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时,要先回到主道才能到达。木楞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供人居住,下层一般用来做畜圈。木楞房的四壁由碗口粗的天然圆木层层垒叠而成,全靠木料之间的榫口互相牵制,也不上油漆,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朴。屋顶用木板覆盖,木板上压着石块。
同行的社长余忠诚告诉我们,2006年同乐被省政府列为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名录。镇里正大力发展同乐村的旅游业,村里的房子都保持着最原始、最浓郁的傈僳族特色。“但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寨子的建筑结构导致寨子火灾隐患的剧增,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处于上升态势,这次消防宣传下乡活动真是一场及时雨。”同行的叶枝镇派出所的民警语重心长的向我们说道,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寨子消防安全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开展的工作也给予了最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的活动也难以顺利开展。
走进一户人家,主人余春强热情的招呼我们在火塘边坐下。“我们家的房屋有几十年的历史,村里最老的房子有90多年历史。而家家都有3到4处住所。”看到我们惊奇的样子,余春强笑呵呵地告诉我们,村中的房子用来常住,而山上有种植药材时的住房,村下边有用来藏物和挂粮食的房屋,澜沧江边还有供收庄稼时用的“庄房”。一年四季,大家换着地方住。但是大家的生活永远离不开火,火的问题也是村子常年以来最关注的话题。
“你们一定要喝杯傈僳族包谷酒,壮壮胆,这样开车上路才安全”
走访农村调查,发现傈僳族同胞对于消防安全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甚至是缺乏,因为对于调查的内容,有很多都是不知道,甚至是以前没有了解过,这无疑给我们官兵的宣传增添了难度。
好多村民听不懂汉语。作为当地人的我很久以前学过几句傈僳话,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敲门,一位年过60的老奶奶给我们开了门,我立马用一句不能再蹩脚的傈僳话向老奶奶说“我们来了”。老奶奶用一个慈祥的笑容把我们迎进了她的家门,围着火塘坐定,老奶奶拿出她们过年才用的玻璃杯,先给我们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肖波主任倒了一杯傈僳族最有特色的包谷酒,肖波主任笑着说:“奶奶,谢谢您的心意我,但是我们不能喝酒,军人是有严格规定的,再说喝了酒,我们开车也危险。”老奶奶回应了一句“你们来的路上也看见了,山路不好走,非常危险。一定要喝杯我们傈僳族包谷酒,壮壮胆,这样开车上路也就安全了。”这时候,我们心里明白,这杯酒斟满的是老奶奶的一片真心,大家都感到了傈僳同胞传递给我们的温暖。
一句蹩脚的“我们来了”不足以使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同行的叶芝镇派出所民警给我们当起了翻译,虽然给宣传工作带来了难度,但是官兵们和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直以高昂的斗志在开展工作。
“来来来,到我们家,不吃一顿饭不准走”
消防官兵们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宣传活动,将一份份消防宣传资料和《家庭防火手册》、《农村消防读本》送到村民手中。将应急逃生挂图贴在村委会的房子上,给上前观看的村民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消防官兵还拉着我们的村民手把手的进行灭火器的操作使用教学,引起了村民的浓烈兴趣。在入户宣传时,官兵们和傈僳同胞围着火塘,就地而坐,官兵们耐心细致地向村民群众讲解日常家庭如何防火、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施、如何报火警、如何制定火灾自救逃生路线等消防安全知识,确保火灾来临时村民能科学应对、及时逃生。虽是地处农村,官兵宣传热情高涨,个个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心,不遗余力地宣传防火知识,让村民深受感动。
每个活动都让我有所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与傈僳村民们的见面会。我负责见面会的宣讲工作,为了把这件工作做好,事前也做了精心的准备,考虑到当地以傈僳族群众为主,所以我所准备的资料也是以傈僳传统文化为主,同时也准备了农村防火的相关资料。那天下午,或许是通知方面出了点误会,预计有120位农民参加见面会的,结果只有32位,我们就和农民们坐在一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数虽然比预计的少,不过坐到台下,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反正更深入的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情况。通过交谈,发现了农村消防工作的不少问题,特别是防火问题,还有弱势群体安全方面的问题,了解到这些,对于我们反馈给当地政府和派出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防火的一些问题,有些简单的方法,事半功倍,但当地农民却认为有点麻烦而放弃使用,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尽力的去介绍一些初期火灾扑救和日常应急常识给他们,同时强调虽然有点麻烦,不过效果显著,希望他们可以接受。会后,很多傈僳同胞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大家一致的说着““来来来,到我们家,不吃一顿饭不准走”。听到这话,我知道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果的,是被广大村民接受认可的。
“真正的宣传就是扛起肩上的责任,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作为一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人员,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消防宣传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本次下乡开展的活动包括了探访山寨、接受咨询、派发灭火器和为当地农民讲解相关消防安全常识,通过这一个个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也给予我们机会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们。通过走访山寨,派发相关资料,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农村,也了解了农村。
宣传下乡活动圆满的结束,我们从农村再度回归到城市,看着城市的繁华,农村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已经深深的留在我们每个官兵的心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消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激励着我们强化学习,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